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趣阁 > 红楼之贾雨村 > 第三十六回(下)

第三十六回(下)

主持拈了香,以香花奉请诸佛、菩萨及剃度会上寄位诸天、梵释四王、天龙八部、伽蓝主者、土地龙神、护法神王、金刚力士、幽显神祗等,来作剃度的证明人和监坛护卫者。

雨村起身以世俗礼向北四拜,又向南四拜,辞谢天地、君王、父母、师长“四恩”;再以出家礼端身合掌,至诚作观,闻磐声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九拜,雨村又朝供奉在释迦牟尼佛前的前任方丈顶礼三拜,合掌长跪。

主持手持净瓶离座,走到雨村面前,以手沾净瓶中甘露水,洒在雨村头顶。一小沙弥接过主持手中的净瓶,端来供奉在佛前的戒刀。

主持取过戒刀,拈起雨村发尾的一撮头发,念道:“剃除须发,当愿众生,远离烦恼,究竟寂灭。”

水湛在一旁,全程没有错开一个眼神,他要把这一刻牢牢的记在心里,望着雨村头上那一缕缕青丝坠地,水湛的指甲深深的嵌入掌心,那一头青丝,曾被自己握在掌心,赞叹云鬓如瀑,也曾与自己的发一夜纠缠,笑称二人像那结发夫妻。而如今,他只能在旁边看着它们一丝丝落下,坠在地上,雨村身上……

方丈念着佛偈,剃掉与雨村额头并两髻的青丝,直到只剩下头顶的头发,主持停下刀,又问雨村道:“如今决志出家后,无悔退否?”

雨村望了眼身边落了一地的青丝,一边水湛面无表情的脸,脸侧筋肉紧紧的度着,仿佛在忍耐着些什么。微闭了闭眼,雨村张开眼睑,道:“决志出家,后无悔退。”

如此,主持问了三遍,雨村亦答了三遍,一遍遍都如钝钟,一声声敲在水湛胸口。

待雨村答完,方丈又将剩下的顶髻剃去。

只觉得头顶一片清凉,雨村起身,抖了抖衣袖,残留在身上的头发根根落地,仿佛抖掉了一世的牵绊,又归于本处,长跪合掌。

那方丈对雨村道:“师弟,本寺僧众,以‘清净真如海,湛寂淳贞素,德行永延恒,妙本常坚固’排行,师父寂空禅师业已圆寂,老衲法号淳远,你是老衲师弟,便取法号淳明。”

片刻磬声想起,雨村朝着释迦牟尼像前供奉的寂空禅师灵位拜了三拜,起身立于一旁,又与那寺中僧众,一同唱了佛偈,这剃度礼才算结束。

剃度礼一结束,那李德全一一与那方丈和雨村道了别,这才走到水湛身前,道:“雍王爷,咱们回去罢!”

李德全停了半晌,不见水湛回话,一抬头,只见水湛正死死的盯着雨村背对着他的身影,那眼神似乎是想要将雨村吃进肚里一般,不由得又上前一步,略提高了声音道:“雍王爷,咱们回去吧,圣上还等着咱们复命呢!”

水湛这才冷冷的看了李德全一眼,转身大步走出了大雄宝殿。李德全被水湛这一眼的气势压的浑身直冒冷汗,半晌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被落在了后面,突然之间,李德全感觉,就算是贾雨村代君出家崇福寺,水湛也不会如圣上所预想的那样,随着时间的逝去,而断了这份情。

许是得了圣上吩咐,主持给雨村安排的住处十分清幽,是位于后山之上竹林深处的一处独栋小楼,山脚下一条清溪流过,一座小小的石拱桥跨立其上,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直通小楼,那竹林生长的繁茂,竟有些挡住了石板路,小楼隐匿其中,若隐若现,很是有些禅宗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的境界。

雨村见了,十分喜欢,连带着心中的抑郁也去了不少。在这小楼里住了几日,这后山竹林中,除了扫撒和送斋菜的小沙弥,几乎无人踏足。

且雨村是圣上替身,地位超然,又是主持名义上的师弟,除了主持,就数雨村辈分最高,是以走在寺中,常有那白须如银的老和尚冲他行礼,口称师叔。雨村听了,颇有些尴尬,于是便也不经常在寺内走动。一时之间,雨村在寺内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渐渐地,雨村的话渐渐也少了,常常一个多月都不发一言,只每日里抄抄佛经,自己个儿跟自己下棋,赋诗作画。

许是雨村这里的消息传到了水湛耳朵了,不知他是怎么想的,竟派人送来了一把七弦琴,触手极轻,指骨轻叩,其声通透,轻拨琴弦,淳淡而又金石之韵,韵长不绝,清远如风中之铎,是一把上好的古琴。从指尖触上琴弦的那一刻,雨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它了。

如此一来,雨村倒是越来越不像个出家人,倒全然是个隐士了!

作者有话要说:恩~这个周末有些忙,本想早些更新的…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